热点资讯|猝死频发的背后,谁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?

近日,在印尼举行的2024年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,17岁的中国队男单选手张志杰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突然晕倒,送医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。年轻天才在众目睽睽下的倒地,引发了全网的关注和热议。

「谁才是幕后的始作俑者?」

事件发生后,诸多医生分析,张志杰在比赛中突然向前倒地,随即发生了全身性抽搐,且这种抽搐不具有癫痫发作的特征,是大脑广泛性缺氧造成的全身肌肉无意识的抽动。因此,可以在第一时间判断出张志杰发生了心跳骤停。

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,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,重要器官(如脑)严重缺血、缺氧,导致生命终止。由于其高致死致残率,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。‌据估计,‌全世界每年因心脏骤停死亡的人数高达500万人,‌而在我国就有五十多万人因此而死亡。种种数据表明,‌中国不仅是心源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,‌也是心脏骤停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。

「谁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?」

悲剧的频繁发生,让人不由思考,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,到底该如何做,才能争得最后一线生机。

相似的故事,曾在过去上演,但结局的走向却截然不同。2021年欧洲杯,在丹麦与芬兰的比赛第43分钟时,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无对抗的情况之下,突发心脏骤停。一场教科书般的急救在世界面前上演:埃里克森倒地后,裁判立即暂停比赛,仅仅用时20秒队医就来到他身旁并开始检查,50秒时,担架上场,1分50秒已完成检查并开始心肺复苏,最终将埃里克森成功从死门关拉了回来,随后被送往医院继续治疗并成功重返赛场。今年的欧洲杯赛场上,他已身披球衣重新为他的祖国征战。

“起死回生”最关键的一环,就是及时、到位的心肺复苏(CPR)。对于心肺骤停的患者而言,能否在四分钟内接受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。延误时间越长,患者的生存几率越低,且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越大。然而,常规CPR(CCPR)的成功率多年来始终不理想,院外心脏骤停(OHCA)患者的生存率仅为2%~11%,院内心脏骤停(IHCA)的平均生存率也仅为23.7%。

在CCPR之外,人们还能做些什么来挽救患者本不该逝去的生命?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患者的预后?20世纪70年代,一个新的概念应运而生。ECPR,全称为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,即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。是指因在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祛除的前提下,对反复心脏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或使用CCPR恢复ROSC(自主循环恢复)后难以维持自主循环的患者快速实施VA-ECMO(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)。众多病例报告显示,对于年轻的、被目击心脏骤停的、初始为电机械分离的患者,这种ECMO早期介入的治疗效果较好,患者出院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CCPR患者。ECPR能够增加心脏骤停患者冠脉氧合的血流,从而增加ROSC的机会,同时对脑、肝、肾等重要器官提供充分的灌注,防止不可逆终末器官损伤和缺氧性脑损伤从而增加长期生存率。张志杰年轻生命的逝去,让人在痛心与惋惜之余,不由得思考,如果能及时开展ECPR,让ECMO尽早地介入进来,遗憾是不是就不会出现?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,ECPR技术能够越来越普及,能为更多人所熟知,从而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。

 

参考文献:

1.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,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ECMO工作委员会.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(ECPR)实践路径.中华急诊医学杂志,2019,28(10):1197-1203.

2.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编写组,徐峰,陈玉国.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(2022年版)概要.《中国循环杂志》2023年38卷10期1005-1017页.

 

创建时间:2024-07-11 15:55